首页

艾彩原创视频冰时代

时间:2025-05-25 21:57:45 作者:经济随笔丨中国经济靠什么“顶住了压力”? 浏览量:18508

  近日,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公布。有一个细节:各方面谈今年以来的经济形势,不约而同地说到——中国经济“顶住了压力”

 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说,4月份,面对外部冲击影响加大、内部困难挑战叠加的复杂局面,“国民经济顶住压力稳定增长”。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李超说,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,“消费投资稳定增长、出口顶住巨大的外部压力保持增长”,中国经济运行“展现出强大的抗压能力和内生动力”。

  有压力,是寻常事。如此强调“顶住压力”,又不寻常

  今年以来的中国经济,顶住了哪些压力?靠什么顶住了压力?顶住压力意味着什么?怎么继续顶住压力?如何把压力变为动力?——压力是测试题,检验着中国经济的韧性

  巨大的压力首先来自外部。这4个月,国际环境的急剧变化,有目共睹。很多分析者曾认为,到3、4月份,中美贸易遭受的冲击,就会体现在经济数据里。然而,我国货物进出口依然保持了持续增长,4月份同比增长5.6%,1—4月份同比增长2.4%。

  外贸稳住,殊为不易。靠什么?

  一靠多元化。尽管对美贸易出现下滑,但对东盟、韩国、日本、中亚五国出口快速增长,对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的进出口加快。这边不亮那边亮,一边不亮多边亮

  二靠及时应变。特别是民营外贸企业,看数据,增长在加快;看过程,应变是常态。供应链出现波动时,拼的是调整能力。历经几十年风雨,中国外贸企业是应变的“老把式”

  三靠坚实基础。我国产业体系完整,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。遇到变数大的外部冲击时,腾挪的空间大,抗压的韧性强。“压舱石”分量重,大风大浪里的船,才稳得住。

  中国经济的“外”与“内”,从来辩证统一。“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”,4月25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关键要求。外贸能顶住压力、稳住局面,不只是靠涉“外”的努力,更根本的,还是靠“内”功。

  国内需求不足也是一种压力。压力,正在被转化成拓展内需空间的动力。多方努力中,特别要说说“两重”与“两新”,一个分量重,一个新意足。

  “两重”——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,从去年春天起步。“两重”聚焦发展急需、常规手段解决不了、多年想办而未能办、需要中央层面推动的大事要事。去年,7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了1465个“两重”项目,今年刚4个多月,资金已安排了近5000亿元。

  钱投下去,项目建起来,“扩内需、稳增长、惠民生”,作用已显现。沿长江交通基础设施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、高标准农田建设、城市地下管网、“三北”工程等,既体现国家意志,也增进民生福祉。干一件,成一件,体现着顶住外部压力,“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”。

  “两新”——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,今年继续加力扩围,焕发了消费活力,也拉动了投资增长。广大消费者“用脚投票”,参与度很高。到“五一”长假结束时,全国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突破300万份,12类家电以旧换新产品卖出了5500万台,手机等数码产品卖出了4100万件,1.2亿人次的消费者享受了以旧换新补贴。

  “1.2亿人次”,对于扩内需来说,这是个了不起的数字。

  中国经济,像个很有劲儿的弹簧。压力越大,弹起得越有力。今年以来,与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相关的经济数据,普遍向好。这为继续顶住压力、始终在风浪中“办好自己的事”,提供着持续输出的新动能。

  中国经济靠什么“顶住了压力”?党的领导,制度优势,超大规模市场,亿万人民创造,这是根本。

  前4个月“顶住了压力”,并不意味着可以松口气了。困难与挑战,仍然摆在面前。复杂严峻的形势,还将长期存在。

  顶住压力,从来是中国经济参与者的必修课。

  顶住压力,没有一劳永逸的“一招鲜”,得守正创新,不断拿出管用的好办法。

  顶住压力,不是被动死扛,而是主动向新向前。

  (文丨总台特约评论员 杨禹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一个湖带动一座城 厦门绘就海洋生态修复蓝本

国内各地区货邮吞吐量的分布情况是:华北地区占10.0%,较上年提高0.5个百分点;东北地区占3.5%,较上年提高0.6个百分点;华东地区占40.0%,较上年下降0.5个百分点;中南地区占32.4%,较上年下降1.3个百分点;西南地区占10.3%,较上年下降0.1个百分点;西北地区占2.6%,较上年提高0.4个百分点;新疆地区占1.2%,较上年提高0.4个百分点。

“敦煌文化环球连线——走进中华文明”活动华盛顿举行

“围绕‘无证明城市’建设这一重点工作,我们将持续扩大‘无证明办事’覆盖面,逐步构建‘全区域、全窗口、全事项、多场景’的‘无证明办事’服务体系,全力营造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办事环境,提升企业、民众对数字政府建设的有感度、满意度。”菏泽市定陶区大数据中心主任王善栋说。

甘肃开发农产品出口小程序 企业一键可查外贸信息

一是多举措增加居民收入。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,2024年进一步提高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,是历次提标调增幅度最大的。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总体提高3%左右,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也有较大幅度提高。在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保障的基础上,今年国庆节前,还向特困人员、孤儿等生活困难群众发放了一次性生活补助,提高困难群众收入,增强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和意愿。

“翠德丹”号邮轮首访天津 30国旅客开启“中国之旅”

新华社巴西利亚11月24日电(记者赵焱 陈威华)应巴西总统卢拉邀请,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对巴西进行国事访问。两国元首在巴西利亚总统官邸黎明宫举行会谈,进行了深入友好的战略沟通,就中巴关系未来发展达成新的战略共识。巴西各界人士表示,习近平主席此访推动双边关系定位提升和两国发展战略对接,在两国关系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,也为全球南方国家团结自强树立榜样,书写了“黄金搭档”相互成就更精彩的篇章。

最高检发布《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白皮书(2021-2023年)》

高铁建设如火如荼,公路建设也有序推进。不久前,武汉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北段(黄陂至新洲段)项目第四标段在红安县太平桥镇开工;同时,在这条环线高速的另一端——汉南长江大桥建设现场,位于江滩岸边的施工场地已经平整,大量运输车辆穿梭运输土方,打桩机等大型机械已进场全面施工。

相关资讯
云南这个古镇,何以成为西南联大“院士之乡”?

三是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,通过改革开放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,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。加快培育发展数据、算力等新质生产力要素,进一步提升数据要素供给质量,完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机制,创新数据开发利用机制,以释放数据红利,形成更加完整贯通的数据链。加强政策引导和制度创新,优化生产关系,以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。通过深化区域合作机制完善市场经济制度,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,助力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,放大各自比较优势、合力发展,因地制宜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,加强与其他重大发展战略的衔接,更好融入和支持新发展格局。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来看,东部引领、中西部跟进的态势越发鲜明。其中,深圳依托“产业创新+科技领先”绝对优势,首次登顶“新能源汽车第一城”,2023年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178.6万辆,超过了上海的128.68万辆和西安的98.38万辆,位居全国第一位。中部地区的合肥、长沙,西部地区的西安、重庆以及东部地区的济南跻身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前十城市。科技创新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相辅相成,为产业的快速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